学院部署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部署 > 正文

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实施“课程思政”行动计划的通知》

2017年06月20日 00:00  点击:[]




绍学院党宣〔20171
绍学院教201745

关于实施“课程思政”行动计划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共绍兴文理学院委员会 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绍学院党委201718号)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作用,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现将实施“课程思政”行动计划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二、参加对象

全校专任教师

三、活动内容

1.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创新教学模式,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积极推进专题式教学方式。合理设置教学规模,严格落实课时规定,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办法。积极实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慕课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一批思政精品微课和精品教案,提供教学示范。建立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开发思政课在线课程,建设一批名师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改革,在完善已有的“双环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基础上,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展“时事进校园”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联合“浙江新闻客户端”开发“时事进校园”APP学习平台,把学生学习时事的情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开展优秀教案评选、公开课观摩、示范课培训、优秀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坚持和完善实践锻炼制度、外出学习考察制度、暑期集中备课制度和基层挂职调研制度。改革思政理论课教师年度考核办法,侧重课堂教学和育人效果。

牵头单位:教务处、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2.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大讨论活动

组织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学习讨论活动。一是组织一次专题辅导,由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深入解读,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二是开展一次专题讨论,以周三下午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为载体,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广大专任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三是撰写一篇学习体会,鼓励广大专任教师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积极撰写体会文章,及时总结经验。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

协同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3.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在教师教育学院和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试点,第二阶段在全校所有课程中实施。专任教师要根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认真填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要求融入所授课程的教学之中。

牵头单位:教务处、党委宣传部

协同单位:教师教育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4.培育一批思政功能明显的示范专业课程

由教务处牵头,在各二级学院推荐的基础上,在公共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全校选修课中遴选并培育一批思政功能明显的示范课程,并对示范课程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通过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使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专业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传播正能量,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同时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等选修课程。

牵头单位:教务处、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5.建立一套“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到学校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认真执行《关于严守课堂政治纪律的规定》,进一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笔记》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中的重要内容。

牵头单位:教务处、党委宣传部

.推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建设,发挥育人功能

推进文化校园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一批党团活动、学术交流、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社团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园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创业学院建设,构建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课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分类管理的实践教育体系。深化“双百双进”、“百校联百镇”活动,引导师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让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团委

协同单位:党委研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实施步骤和要求

1.宣传发动阶段。20176月初至6月上旬,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宣传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76月上旬至6月底,相关部门和试点学院根据任务分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推动工作开展。

3.总结提高阶段。201712月,活动全面总结,对照目标和要求,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分析短板和不足,明确下一步活动长效化建设的内容。

五、组织保障与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推动“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指导相关学院的工作开展。

2.加强宣传发动。党委宣传部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台、校园网、“两微一端”、电子屏等校园媒体,大力营造“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舆论氛围,为“课程思政”工作的推动营造好舆论氛围。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把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3.加强探索创新。要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育引导、制度激励等手段转变教师观念,动员广大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育人作用,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学校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推动“课程思政”目标落小、落细、落实。

4.加强总结考核。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党委宣传部将通过校园媒体集中展示在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把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各二级学院思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中共绍兴文理学院委员会宣传部

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

2017年5月31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务是立德树人,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表明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德育的责任。

“课程思政”不是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也不是用德育取代专业教育,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德育元素结合内容

富强

物质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 共同富裕 生产力标准 勤劳致富

综合国力 基本国情 中国梦 等等

民主

制度现代化 生存权 发展权 言论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宽容 协商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 等等

文明

人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 社会秩序 国家软实力 国民素质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工匠精神 公序良俗 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风尚 等等

和谐

真善美 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 依道而和 妥协 等等

自由

集体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意志自由 行动自由 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 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 游行自由 示威自由 等等

平等

社会平等 人格平等 众生平等 权利平等 公平正义 经济平等 政治平等 文化平等 机会平等 等等

公正

起点公正 过程公正 结果公正 程序公正 社会公正 等等

法治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权利意识 责任意识 纪律意识 等等

爱国

爱祖国 爱人民 爱家乡 爱学校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等等

敬业

热爱劳动 热爱工作 热爱岗位 职业道德 等等

诚信

守信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 谦逊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等等

友善

包容 协作 团结 尊重 和气 宽厚 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等

四、“课程思政”的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而是结合各门课程内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在此,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五、“课程思政”的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个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正面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附件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课程类别

A.公共平台课 B.专业基础课 C.专业选修课 D.全校选修课

教学目标

1. ;

2. ;

3.

说明:教学目标是指“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即课程的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一、“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1. ;

2. ;

3. ;

4. ;

5.

二、“课程思政”的其它教育内容:

1. ;

2.

说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按附件1“课程思政”内容所列的德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选择,其它教育内容可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自行确定。

教学方法与举措

1.

;

2.

;

3.

说明: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要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具体举措。

         教师签名      

上一条: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 下一条:绍兴文理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建工作网 |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电话:0575-88341350 | 邮编:312000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